top of page

Oi Man

Sang

“愛是我婆婆的名字,文和生是她兩個兒子的名字” 

- 愛文生第三代店主胡蕙欣

“我們的顧客一些是住在附近已經吃了我們這家店幾十年的街坊鄰居們,一些是喜歡一幫人聚在一起吃飯的年輕人,而另一些則是來自世界各地探索香港文化的遊客們。婆婆那個時候生意已經很好了,那時候的人們很愛吃這種東西,就好像現在的麥當勞。現在生意也是越來越好,香港人很喜歡這種傳統的感覺,遊客也是。

“我們是第三代接手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再繼續傳下去。婆婆現在已經很大年紀了,而現在這些大牌檔不是可以隨便就可以傳給兒子和女兒的,批准的過程是是很嚴格的,好像政府覺得隨它消失就可以了。其實沒有很多大牌檔還在繼續傳承的,有一些隨著他的經營人過世就已經不存在了。”

“如果政府能夠在給我們具體的意見,提供多一點的資源,我們很願意去改進現在的店鋪。好希望我們能夠為保留這樣的傳統文化出一份力。”

​愛文生——初探

走出深水埗地鐵站,沿著長沙灣道,走進荔枝角道右轉,在右手邊的一條小巷裡,便可以看到這家一半開在店裡一半在街上的鐵皮牌檔以及正在為5點半開業忙碌準備著的店員們。

這家位於小巷深處的大牌檔叫做“愛文生”,開業於1956年,原名叫龍喜,由林式一家主理。現在的店主胡蕙欣回憶到這家店她公公婆婆開業的時候,附近的碼頭工人、船夫都愛來這裏吃飯,以賣燒味為主。六十年過去,這家店不但沒有隨著城市的發展而消失,反而生意越來越好。每晚7點到9點的高峰的時期,四間相連的店鋪超過五十張的桌子也滿足不了顧客的熱情,開放式廚房食物爆炒的香氣撲面而來,吆喝聲四起熱鬧非凡。到凌晨,也會有許多客人開車過來宵夜。黑椒鹹豬手,豉椒炒蛤,薯仔牛柳粒等都是愛文生的招聘菜。

“平日都非常旺場,用料流通快,夠新鮮。豉椒聖子,火候拿捏啱啱好,爽脆甘甜!老粗街檔來說,服務已算不錯。”

──Thomas

可是因為政府現在對於大牌檔牌照嚴格管制,胡蕙欣對於愛文生的未來卻顯得並沒有太大的信心。

 

雖然很多香港本地人以及外來的遊客想要尋找傳統的味道而來到這裏吃飯,但是由於大牌檔開在街邊又營業到凌晨,噪音和衛生問題時不時會遭到周圍鄰居的投訴。相比起在中環的大牌檔,愛文生面臨的問題則更加嚴峻。胡表示政府在收到投訴之後,只會給予警告,卻不會提供具體的處理意見或者資源,但中環的大牌檔不一樣,考慮到旅遊價值,政府卻幫助中環的大牌檔翻修整新。

黨被問到是否有想法將愛文生搬進室內,胡說“大牌檔的特色就是廚房在外面,那些鑊氣是普通酒樓沒有的,如果搬進室內,那我們傳統的特色就沒了。”

“小炒王炒得乾爽,韭菜花保持嫩度,蝦幹之類又不會太乾硬,加上有菜甫粒加點咸香,不錯。“

──富哥

“爐頭火光熊熊,氣氛熱鬧,香港好少見,最愛炒聖子,尺寸大,豉椒夠出,而且海鮮例牌收費,唔怕畀人呃。如果要帶朋友到大牌檔,下次我都會選擇愛文生。“

──Heidi

© 2016 by Group 6.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